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向粗制滥造的快时尚说再见,没有“灵魂”的时尚品牌又能走多远?

发表时间:2021-01-12   作者:纪振宇  发表评论()



  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近日宣布将关闭旗下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在中国的所有实体门店,仅保留官网和天猫旗舰店等电商渠道,预计所有关店工作将在2021年年中前完成。

  Inditex集团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期内净亏损达1.9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尽管集团表示旗下品牌未来将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外界并不看好快时尚“东山再起”。尤其是针对年轻受众的品牌,没有设计师环节,能走多远呢?

  “快时尚”集体败北

  2018—2019年,是众多海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分水岭,这恰是“国潮”兴起的时代。

  2018年11月末,英国高街服饰零售商New Look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同期Topshop宣布关闭运营四年多的天猫旗舰店。2019年5月Forever 21退出中国市场,去年年初GAP旗下子品牌Old Navy撤出,紧接着Esprit宣布将全面关店。

  凭借一个“快”字,快时尚短时间内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其广受诟病的质量问题一直没有改进,加之欧美版型并不贴合中国消费者身材,尽管价格一低再低,性价比却不高。快时尚品牌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即设计缺少特点,没有设计师环节,品牌风格大同小异,形成一个集团旗下品牌左右手互博的尴尬局面。

  “国潮”创新加速其出局

  快时尚品牌集体没落的原因,还在于崛起的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以及加速变年轻的奢侈品,一些传统品牌的营销创新玩法也加速快时尚出局。

  《百度国潮大数据》显示,2009年国产服装品牌的标签为“复兴计划”“代工”“促销”“耐穿耐用”等,时隔11年标签已成为“国潮”“出口”“原创设计”“盈利提升”等,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互联网消费的兴起,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为广泛,网红品牌、设计师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

  除了产品本身,快时尚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抵制。资料显示,快时尚让全球普通消费者每人拥有衣服数量增长了6倍,“买更多、买更快”的促销理念与责任消费、环保消费趋势背道而驰。尤其是在疫情后,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倾向实用、性价比、品质、个性化等方面,这些原因促使快时尚产业进入反思潮。

稿件来源:《中国服饰》杂志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 快时尚品牌步入“暮年”? 2023-07-14
  • 快时尚品牌的中场战事 2022-06-30
  • 大变局,中国快时尚群殴洋品牌,捷报频传! 2021-12-05
  • 全球时尚零售行业持续洗牌,快时尚加速高端化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2021-10-07
  • 从大放异彩到裁员闭店:这届年轻人买衣服都不选快时尚了 2021-03-11
  • 快时尚品牌纷纷断尾求生 需创新突破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2020-12-28
  • 业绩缩水、败退中国市场,疫情影响下的“快时尚”们还好吗? 2020-11-08
  • 快时尚服装平均只穿7次 你想不想戒掉污染环境的它? 2020-07-28
  •  
    最新公告
    ·华峰氨纶26.3亿元建设9.
    ·华峰氨纶一季度实现净利.
    ·2016年华峰氨纶营业收入.
    ·三部委关于深港股票市场.
    ·招商证券:订单转移影响.
    ·华茂股份关于参股公司广.
    ·嘉欣丝绸关于对深圳证券.
    ·鲁泰A第七届监事会第十.
    ·关于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
    实时行情
    纺织股一周交易统计
    名次 股票 周均价 周成交
    江苏阳光8.112209033
    龙头股份12.741354175
    春晖股份5.67995110
    欣龙控股10.09891446
    吉林化纤5.5633645
    黑牡丹7.05619604
    鄂尔多斯20.63596989
    美尔雅14.39584437
    凯诺科技9.38534372
    保定天鹅8.49504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信息定制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