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产业升级,杉杉走的路是这样的——首先从品牌开始合作,然后是管理、技术、研发……合作的方式是我们控股。”对于转型升级的问题,如今拥有了19个国际品牌的民族品牌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话语不绝。
“在宁波,我的体会是,劳动力越来越紧张,去年我就讲,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觉得好像出口是个问题,但将来宁波的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问题。”在郑永刚看来,有单子没有劳动力,有了劳动力,商务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产业升级、转移的问题。”
早在十年前,就已找到了转型、升级的“路径”——合资、合作,“你能够运营,能够参与设计,能够参与运营世界品牌之后,你才有可能让民族品牌进入国际市场。”郑永刚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杉杉服装行业就开始跟国外的品牌合资合作。去年初,杉杉服装与日本伊藤忠实现了联姻,引入了伊藤忠商社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接下来,杉杉集团的锂电池材料板块,也将“复制”这一做法,与该行业内技术领先的日本企业开展合作。
郑永刚告诉记者,杉杉10年前开始进入锂电池行业时,与美国、德国、日本的同行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杉杉锂电池材料的制造规模已成为中国最大,但在技术上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郑永刚看来,其中的差距在于这10年的时间里,杉杉只注重规模的扩展,却忽略了技术研发,而日本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巨头户田公司在技术领域采取的是“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策略。
目前,日本户田已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并打入了象征新能源革命的标志性领域——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而杉杉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规模很大,但是做东西很吃力。“过去十年前没人干的事我们投资了,我们收购研究院所,一大堆科研人员开始干,赚不了多少钱,现在这个行业起来了,你挖我我挖你,同质化,又该怎么办?我们就开始升级。怎么升级?我们还是要合作!”
郑永刚称,面对这种差距,杉杉已在伊藤忠商社的牵线搭桥下,与日本户田公司展开了全面的技术合作,双方即将成立合资公司进行生产,“结合了杉杉的规模、户田的技术,我们的产品将得以迅速完成手机电池等低端领域向汽车电池领域转型升级,5年到8年后,我们会把很多企业都甩得远远的。”
“再比如说管理,我们的管理在纺织系统里面是榜样,实际上不乏缺陷,但合资以后,整个程序公开透明,企业整体进入精细化管理状态。”他表示,通过合资合作,杉杉学到的更多。
事实上,很多外商也正通过合作以求本土化和属地化,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蛋糕。
“小企业跟大企业合作,大企业跟跨国公司合作,这是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但企业要明确‘你要什么’、‘对方有什么’、‘你可以提供什么’,这是合作的前提,大家心里一定得明白。”郑永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