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进出口数据3月10日出炉,当月实现罕见的73亿美元贸易逆差。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2月数据出现明显下滑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季节性因素作祟,尽管实现贸易逆差,但并不代表中国将放缓或停止人民币升值步伐,维持对人民币在2011年兑美元升值5%-6%的预测。
中国2月贸易数据今天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月出口同比仅上升了2.4%,远低于上月的37.7%。同时,进口同比增长19.4%,也远远低于上个月的51.0%。同时,进出口增速都远低于市场预期。
刘利刚在报告中表示,2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出现明显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季节性因素作祟,由于春节效应,贸易商往往将相应的生产和运输周期提前至1月份,这导致了2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往往出现一定的“失真”,因此,对2月份贸易数据的解读需要非常小心。
“需要指出的是,韩国和台湾近期的出口和出口订单数据均保持得相当强劲,同时,美国方面的进口指数也保持在高位运行,这也让我们相信,中国的出口走弱仅仅是短暂的和季节性的。综合以上的这些因素,我们相信中国的出口将在3月份出现快速的反弹。”报告中称。
刘利刚认为,尽管中国出现了罕见的贸易逆差,但这并不是独有的情况。在2010年3月,中国也出现了大约7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此后,中国的贸易顺差就开始一路上扬,并在年底达到了单月200亿美元的水平。相信这样的情况也会在今年重演。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贸易逆差的出现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政府可以利用“贸易逆差”来降低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度。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将放缓甚至停止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刘利刚说道。温家宝总理和陈德铭部长均在近期表示,中国将增加进口,来应对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并逐步解决中国经济的“失衡”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不能持续升值,大规模的进口将带来更加严重的国内通胀的问题,因此,人民币逐步升值也符合中国的政策取向。
此外,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国际压力并没有明显减弱。奥巴马政府已经正式提名前商务部长骆家辉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表明美国方面将更加注重建立与中国之间的商务联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相信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对话将更加倾向于“后台讨论”而非公开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