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上午发布,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上述数据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的52.0,已经接近50的荣枯线,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制造业再度接近临界点。而从分项数据来看,PMI的下滑是全面的。令人担忧的是,企业的产成品库存上升了2.7个百分点,但原材料库存则下降了3.4个百分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企业面临着销售不畅和去库存的压力,这将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一定的压力。
刘利刚认为,PMI数据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可能进一步承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5月和6月的工业增加值最终数据可能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中国二季度GDP增速也很可能滑落至8%以下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需要更加及时。”
就此,他认为,中国央行在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开始大幅增加。原因是通胀率可能在短期内下滑至3%甚至以下的水平,这将减少降息面临的舆论压力;6月新增贷款的初步统计显示,企业的信贷需求似乎仍不理想;此外,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可能进入衰退,中国未来的贸易前景不明。
刘利刚预计,中国央行在6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开始上升,同时,中国在今年至少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3次,以保证今年M2的增速能够达到年初设定的14%的增长目标。伴随着货币政策放松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中国实体经济指标的下滑趋势将得到缓解,整体经济指标将在6月开始出现明显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