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品牌服饰新战场-购物中心 |
|
发表时间:2013-09-17 作者:李婕/谢宁铃 发表评论() |
|
品牌服饰渠道多元化渐成趋势,购物中心渠道发展迅猛
美国服装销售渠道多元化,其中购物中心早已成为主流零售业态。我国品牌服饰渠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购物中心一站式购物体验顺应消费者多样、方便和娱乐化的消费需求,且品牌进入渠道优势明显,逐渐成为服装又一大新兴零售渠道,目前其收入结构中以服装销售为主的百货店、专业专卖店占比接近65%,其中女装、时尚休闲是主流品类,外资品牌占据主导。
顺应消费需求及商业地产快速增长促使我国购物中心发展迅猛,目前三线城市购物中心基数仍然较低,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和占零售比重均还很小,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品牌服饰将极大受益于二、三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发展
购物中心正在挤占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品牌服饰选择进驻购物中心还是百货渠道,平效是关键,平效高的品牌进入购物中心渠道优势明显。购物中心多以租金模式为主,而百货采用扣点模式,以25%扣点为例,当平效达到临界点(0.146*租金),进入购物中心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目前我国各级城市的租金差异十分明显。一线城市平效临界点普遍高于国内主要服装品牌,进驻购物中心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但盈利较为困难。二、三线城市租金相对较低,国内主要服装品牌现有的平效可以支撑其在购物中心开店,而且较百货具有成本优势,可提升单店盈利水平。根据各个城市规划,我们测算未来5年国内一、二、三线城市购物中心增长空间分别为50%、97%和308%,国内品牌服饰有望极大受益于二、三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发展。
加价率高、产品周转快的品牌有望率先受益购物中心的发展,SKU具备一定规模是重要基础
加价率、产品周转是品牌服饰的两个最核心要素。目前行业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两级现象”,即加价率高或者产品周转快的品牌展现出较高的经营水平,获得较高的平效。前者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价值,后者是产品开发能力、供应链反应速度和“性价比”,而加价率、周转速度处于中间水平的许多品牌因品牌之间差异化不明显竞争激烈导致平效不高。因此,我们认为时尚休闲类有望率先受益购物中心的发展,加价率高的高端服饰将随着定位契合的购物中心的发展受益程度逐渐加大。
此外,考虑到购物中心单店面积较大、购物体验要求较高,我们认为产品SKU是否具备一定规模也是服装品牌能否进驻购物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
购物中心发展风险解析:结构性过剩和“去服装化”
购物中心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得一线城市面临结构性过剩、二、三线城市培育期较长风险。
目前购物中心“去服装化“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之一。进行分析发现,万达的“去服装化”是服装从购物中心收归百货;其它购物中心的“去服装化”也只是服装业态占比有所下降,且虽然从店铺数量上服装类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从销售额及服装所占面积的比重上下降趋势并不明显。我们判断由于服装品类盈利能力高于其它品类,该趋势难以快速发展。
|
|
|
|
|
实时行情 |
纺织股一周交易统计 |
|
股票 |
周均价 |
周成交 |
江苏阳光 | 8.11 | 2209033 |
|
龙头股份 | 12.74 | 1354175 |
|
春晖股份 | 5.67 | 995110 |
|
欣龙控股 | 10.09 | 891446 |
|
吉林化纤 | 5.5 | 633645 |
|
黑牡丹 | 7.05 | 619604 |
|
鄂尔多斯 | 20.63 | 596989 |
|
美尔雅 | 14.39 | 584437 |
|
凯诺科技 | 9.38 | 534372 |
|
保定天鹅 | 8.49 | 50484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