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GDP增速日趋放缓以及产能过剩日渐严重,我们预计出口将成为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可是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国内制造成本日趋升高之时,中国制造业还能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吗?还能继续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支柱吗?虽然我们认为短期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面临挑战,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应该可以维持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短期:劳动力成本,人民币升值,贸易政策持续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变化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主动调整对低附加值/高耗能制造业出口的限制,旨在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我们认为许多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会持续逐渐失去国际市场份额,如纺织,服装,轻工,钢铁及其他金属加工业。
中期:从“低价低质”到“高性价比”的转换
在一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制造企业正在致力于提高其本土化生产率和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认为许多中国制造企业有能力对抗不断恶化的价格竞争和成本上升。同时,中国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产品的性价比在逐步提高,所以有的行业竞争力反而在不断加强。我们认为通讯设备,工程机械和电子配件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还会继续上升。
长期:研发能力和品牌提升决定长期的竞争力
长期来看,制造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的定价能力和全产业链的管理能力。我们认为这些核心竞争力正是今天中国企业所缺乏的,也是中国制造业在下一个十年当中的努力方向。我们认为汽车、机械和电子产品有机会产生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