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近日撰文指出,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这引发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路径新思考。对此,上海浦发银行最新报告预计,在“金融热、经济冷”的格局下,今年央行降准操作会在两次以内,定向PSL规模将大幅增加。
浦发银行报告称,股票二级市场过热的局面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降低了诸如降准、降息等全面宽松政策推出的概率。中国央行的调控方式将发生改变,定向PSL规模将大幅增加,以此达到“宽信贷”的效果;而这可能减少降准必要,预计年内降准在两次以内,甚至可能不降准。
此外,报告称,在稳定短端利率方面,预计MLF、SLO等创新性工具仍将多次使用,同时央行可能重启逆回购,通过下调市场利率引导预期,预计年内回购利率的下调在40个基点。
以下是浦发银行报告要点摘录:
**股市泡沫不会刺激消费**
报告认为,目前的A股市场不存在赚钱效应。以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来看,在2014年12月达到71.2,这已经超过了2009年10月的高点,但是统计局发布的消费者信心却持续回落,目前仅在105.5的低点。
这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呈现的更多是高波动性,而非稳定、趋势性上涨,居民不会将波动中带来的盈利增加当期消费;此外,中国企业的养老金计划也不完善,即使股市上涨较为持续,居民增加的当期消费也有限。
报告认为,缺乏盈利回升的上涨会增加市场波动,也增加居民资产配置不稳定性。目前,股票市场中实体经济与股价、估值与盈利背离持续增加。
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使私人部门的资金在存款、货币基金、股票等转换成本较低。一旦股票市场出现调整,价格下挫,去杠杆和负反馈效应增加市场波动,容易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对于消费增长不利。
**股市热挤出实体融资**
报告称,资金的“脱实入虚”增加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使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尽管央行在2014年实行了“宽货币”政策操作,但效果有限。在价格方面,11月央行降息后,七天回购利率反而上升了120个BP,三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依然高达7.26%。在信贷投放方面,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风险偏好下降,信贷扩张有限。
从原因来看,“金融脱媒”中存款资金理财化趋势未变,银行、资管和券商等资产行业竞争趋加剧,规模驱动、同业竞争影响使资产管理机构风险偏好上升,抬升了较低风险的国债、金融债等成本中枢。这种局面显然并不为央行所乐见,也降低了诸如降准、降息等全面宽松政策推出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