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5月8日)商品市场再度大面积飘绿,期市商品“空气”浓厚。其中,两板走势再度出现分化,纤维板跌停,胶合板涨2.74%。涨幅方面,焦煤涨1.55%,玻璃涨1.28%。跌幅方面,沥青跌3.48%,棕榈油跌2.11%,沪锡跌2.02%,甲醇、PTA、鸡蛋、PVC、菜粕、豆油、PP、LLDPE、郑棉、橡胶、白糖跌幅超1%。
近期来,随着国内外实体经济逐步企稳,加上股市大幅走高,市场心态开始转暖,大宗商品普遍出现反弹行情。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对于铜、镍这么强势反弹应该是熊市二期的回摆。而引发这波反弹的因素主要是前期利空逐步消退,市场自我修复。一是美元回调,作为强周期和金融属性较强的铜、镍产生应激性反应;二是、供应端出现收缩。以铜为例,智利、秘鲁等产铜国铜产量一季度同步下降,使得铜精矿现货加工费回落,这对于精铜供应扩张有制约作用。而镍主要是国产的可交割镍紧张,而市场流通的大量的是俄镍,无法实现交割,因此出现镍多逼空的现象。
他表示,从基本面看,这波有色金属反弹空间是有限的,从供求曲线来看,供应曲线只是小幅的左移,而需求曲线在旺季只是小幅的上拐,因此供求额平衡点也只是小幅的上移,在反弹之后由于需求增长还是不及供应增长的回复,因此这波行情即将触顶。
对此,李永民认为,尽管当前阶段国内实体经济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但从未来一段时间看,随着政府简政放权、一带一路等措施的落实,国内实体经济的运行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将从根本上逐步调动市场积极性,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因此,尽管短期内单边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今后下跌的空间可能比较有限,因此,今后的交易思路应随着转变,过去以逢高做空为主,今后应该以逢低买进为主。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近期整体反弹,这主要是美元回撤使得新兴经济体资金外流担忧缓解、中国无风险利率下降背景下的资金短期对资产配置小幅度调整的结果,以及对于供应端收敛的短期反应。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导致单位GDP消耗大宗商品的强度是下降的,而股市火热实体清淡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因此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商品并非最佳配置,特别是潜在的需求前景不佳,而去产能因逆周期政策而放缓,因此这波反弹是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年内高点,反而为后市下跌提供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