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纺织业务近年来连续亏损,海欣股份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调查发现,海欣股份子公司上海海欣大津毛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津毛织”)、上海海天毛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毛纺”)在2008年左右停止生产经营和厂房出租的情况下,近年来却发生大量不明亏损。
另一方面,海欣股份股权分散,股东内斗也引发外界关注。海欣股份董事会在2014年审议相关议案时发生分歧。
公司子公司上海海欣长毛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长毛绒”)离职员工向记者透露,公司股东不和在公司早已传开。
财务乱象
近年来,海欣股份对旗下一直亏损的纺织业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2014年初,海欣股份子公司上海长毛绒实施停产关闭,公司为此付出了超过4000万元的员工安置费用。此外,海欣股份目前正对旗下上海海欣化纤有限公司、海天毛纺、上海海欣禹嘉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欣金贸易有限公司、大津毛织和上海海黄时装有限公司等多个子公司实行业务转型或者调整。
记者通过对大津毛织和海天毛纺实地调查得知,大津毛织部分厂房已成功对外出租多年,记者从厂房安保人员处了解到,目前未租出的厂房面积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价格为0.7元/天/平方米。上述安保人员同时向记者表示在该处工作已有三四年,当时大津毛织就已经对外出租。
对于海天毛纺,记者从租赁海天毛纺厂房的公司处的工作人员了解得知,目前该处的厂房已全部被其公司所承租,只有几间办公室是海天毛纺的工作人员在用,但海天毛纺在此已没有进行任何生产行为。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没有发生经营行为且取得租金收入的情况下,大津毛织和海天毛纺等子公司近年来却在不停亏损且每年数额差异较大。
数据显示,大津毛织在2011~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02万元、-850万元、-207万元和-92万元。同期,海天毛纺的净利润分别为-1050万元、-1362万元、-54万元、43万元;同时,海欣股份对大津毛织同期的其他应收款余额分别为15505万元、15511万元、15521万元和15469万元,海欣股份对海天毛纺的其他应收款余额分别为5054万元、5102万元、4951万元和4909万元,海欣股份在2014年年报中将上述其他应收款的性质表述为往来款。
记者就此致电海欣股份董秘单瑛琨,其表示上述两家公司早就在2008年停止生产经营了,不可能发生往来款,当记者表示是年报里数据时,单瑛琨让记者就此问题以采访提纲的形式发给董秘,但截至截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海欣股份2008年年报显示,当期大津毛织实现营收6868万元,但却发生了1.4亿元的亏损。海欣股份2008年12月决定将大津毛织设备转移到江苏泗阳,与相关合作方合作组建毛毯生产企业。同时表示,大津毛织将于2009年停产重整,当期共计提辞退福利2215万元。不过,与合作方合作并没有止亏,亏损超过营收的情况在2010年再次发生,当期大津毛织营收数据为1268万元,亏损却高达1783万元,随后几年内,大津毛织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上述情况,海欣股份均未作出解释,且对大津毛织相关合作方也一直讳莫如深。
与此同时,于2013年底关停的上海长毛绒也存在诸多疑惑。上述上海长毛绒离职员工对记者透露,上海长毛绒普通员工离职补偿金从几万元到二十多万元不等,管理层补偿金更高,具体补偿数额以工龄和基本工资综合计算,总额接近1亿元,但海欣股份预提员工安置费仅为4200多万元。更令人不解的是,海欣股份营业外收入由2013年234万元增长至2014年的834万元,增长原因竟主要是已实施关停的上海长毛绒煤锅炉改造政府补贴增加所致。
此外,上述员工还表示,以前海欣股份从事长毛绒业务的公司有4家,除了上海长毛绒,另外3家分别为南京海欣丽宁长毛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长毛绒”)、南海海欣长毛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长毛绒”)和保定海欣长毛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定长毛绒”),其中上海长毛绒实力最强,有着很强的议价能力,同样材质的产品,上海长毛绒能比行业平均价格高出5%左右,其他3家工厂根本没有这样的溢价能力,在上海长毛绒关闭以后,原来的客户很多都流失了。
而对于上海长毛绒的连续亏损,该员工却表示,当时在职时并没有出现公司亏损的迹象,相反当时传言公司关闭上海长毛绒是为了做工业地产,但公司股东意见不统一。
股东争相减持
目前海欣股份的股权较为分散。公司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松江洞泾工业公司的持股比例仅为7.51%,第二大股东上海玩具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第三大股东申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68%和3.24%,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足1%。在此情况下,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掌控力一度受到外界质疑,而去年的一纸公告也让外界担忧主要股东方是否存在内斗。
海欣股份于2014年7月31日以通讯形式召开董事会,审议《关于提请董事会授权经营班子进行短期投资的议案》。其中应参加表决董事9人,实际参加表决董事9人。
最终,该议案以7票同意,2票反对获得通过。其中,时任海欣股份副董事长的崔倩和董事范杰对此次议案投出了反对票。崔倩认为该议案的补充汇报材料未能解答2014年6月20日董事会提出的疑问,同时补充汇报材料未能明确如何加强完善风险控制,而范杰则认为授权短期投资金额过大,难以控制风险。
令人关注的是,投反对票的两位董事当时都在海欣股份第二大股东方申海有限公司处任职,范杰时任申海有限公司董事,崔倩则任申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此事件发生后,外界普遍质疑主要股东方存在矛盾,而上述离职员工也对记者表示,公司股东不和在内部早已传开。
值得注意的是,申海有限公司和上海松江洞泾工业公司曾多次交替成为海欣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海欣股份1993年上市时,其第一大股东为申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1.8%;1999年,其第一大股东变更为上海松江洞泾工业公司,持股比例为18.1%;2006年因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其第一大股东变更为申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8.68%; 2007年因申海有限公司出售部分股票,海欣股份第一大股东变更为上海松江洞泾工业公司,持股比例为8.5%;截至报告期日,海欣股份第一大股东仍为上海松江洞泾工业公司,持股比例为7.51%。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海欣股份处于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股东不和势必影响公司发展。
海欣股份产业涵盖长毛绒纺织、医药、金融投资、工业地产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所处阶段和景气状况各不相同。
海欣股份在2014年年报中表示,目前其纺织业务已成调整收缩的状态,而这种态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医药和金融产业是公司投资较为成功的领域。不过医药领域投资期较长,目前贡献利润有限,金融产业是目前贡献利润最多的板块。
股东意见不统一难免令投资者担忧。另外,在工业地产方面,海欣股份发展的也并不顺利,目前公司将上海长毛绒厂厂房改造成海欣工业园,但记者从园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租出去的厂房很少,大部分处于空置状态,鲜有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