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踏集团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年度营收同比增长13.6%至708.3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5%至119.3亿元,同样创出新高。
从2020年提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新十年战略以来,安踏集团的营收狂增至翻倍,叠加上控股的亚玛芬集团营收,安踏已经跻身千亿俱乐部。
千亿营收由旗下品牌贡献,但不是所有品牌都在高速增长,拆解安踏集团的财报,可以看见千亿营收下也有隐忧。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日前的财报交流会上称:“过去五年,消费行业增量很低,绝大部分都是存量竞争。但是体育用品依然是消费市场的不确定中最确定的赛道。”
市场不确定性弥漫,安踏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在2025年的扩张计划都相对保守,安踏主品牌门店网络在今年预计收缩,财报中提及要重视实体店铺运营效率。
迪桑特、可隆表现积极
“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过去两到三年,做得好的品牌都是小众垂类品牌。” 丁世忠在业绩交流会上这样表示。
此份年报中最亮眼的,无疑是包含DESCENTE及KOLON SPORT在内的所有其他品牌分部,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大幅增长53.7%至106.8亿元。
该分部整体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从去年11.1%提升至15.1%,其中,KOLON SPORT是去年安踏集团旗下增长最快的品牌,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了60%。
过去一年是KOLON SPORT门店恢复扩张的一年,截至2024年底,KOLON SPORT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总数已经达191家,年内净增27家。
去年,KOLON SPORT门店先后进驻上海新天地、杭州万象城、武汉SKP、长沙IFS、昆明恒隆等高端商场,对区域市场的渗透加速,年内在华南地区新增的门店超过20家。
对于KOLON SPORT接下来的发展,财报中指出了详细的方向:产品上拓展轻薄羽绒品类以及推出轻量化硬壳羽绒服,渠道方面将继续加大对南方市场的资源投入与拓展力度。
门店将逐步从区域化向全国化迈进,深化在华东和华南市场的布局,以提升市场渗透率,同时选址继续瞄准高端商圈,打造标志性旗舰店。
DESCENTE品牌在去年也保持扩张态势,年内净增39家门店,截至年底在中国及东南亚已经有226家门店。
财报显示,将通过大店升级计划提升品牌形象,因地制宜打造南方市场的专属产品线,全面激发该市场的增长潜质。
值得注意的是,DESCENTE也开始布局儿童业务,聚焦滑雪、高尔夫等运动场景,DESCENTE儿童在去年进驻超过10个城市开设儿童专门店。
对于两个增长品牌,集团都将其定位中高端,渠道瞄准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商圈,与安踏主品牌形成差异。
根据安踏集团给出的指引,DESCENTE和KOLON SPORT为主的其他品牌分部流水在2025年预计增长30%,依旧高于主品牌安踏、FILA的单位数增长。
两大主力遭遇增长瓶颈
而相比新品牌,旗下的两大主力——安踏、FILA却都遇到了增长瓶颈。
2024年,主品牌安踏和安踏儿童收入335.2亿元,同比增长10.6%;FILA分部收入仅增长6.1%,至266.3亿元,营收增幅回落至个位数且低于2023年的增幅。
从盈利能力来看,安踏和FILA两大品牌的经营利润率分别下降了1.2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定位时尚运动市场的FILA曾是安踏集团的“现金奶牛”,但近两年的增长都不太理想,财报中指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FILA加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提升品牌形象。
在渠道端提出要“打造顶级店型,升级品牌形象”,推出了FILA ICONA、F-BOX、FILA ATELIER、FILA鞋创空间等旗舰店型。
截至2024年底,FILA分部的旗下三个品牌:FILA、FILA KIDS、FUSION分别开出了1264、590、206家门店,合计门店已经超过2000家。
其中,定位更年轻潮流的FUSION在去年收缩了门店规模,门店数量净减5家,可见市场降温带来的影响。
另一边,为了焕新品牌,安踏也在渠道上发力,去年开始,安踏品牌CEO徐阳在渠道端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店效。
过去一年,安踏和安踏儿童的门店增长速度放缓,安踏到年底拥有7135家门店,年内净增82家,安踏儿童门店有2784家,年内仅净增6家。
截至2024年底,安踏和安踏儿童的门店总数已经接近万家,庞大的门店网络无疑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
相比过去“千店一面”的零售战略,安踏发展出更多针对性的新业态,如安踏竞技场级、安踏殿堂级、安踏冠军、安踏作品集及超级安踏等,配备不同的产品和定位。
财报显示,这些新业态除了提升消费者体验及更精准触达目标顾客,在运营表现上也显著优于传统门店。
其中,“超级安踏”的表现突出,超级安踏门店定位家庭客群,儿童及家庭客流占比达三至四成。安踏儿童也有新店型,名为“安踏CAMPUS”校园特色门店,选址在一线城市高端商场开设门店。
兴业证券的研报显示,2024年超级安踏开设近50家门店,调整后门店月店效已提高至常规门店的约3倍,2025年计划将开设160家超级安踏门店。
今年将谨慎开店
亮眼的业绩背后暗藏隐忧,对新增长曲线的培养需要产品、渠道、市场推广等投入,对现有店铺的升级调改也拉高了成本,安踏集团2024年的毛利率下滑了0.4个百分点,经营溢利率下降1.2个百分点至23.4%。
市场不确定性弥漫,安踏集团也透露出谨慎的态度,财报中在对新品牌的发展指出,在渠道拓展方面,注重质量优先,不盲目追求门店数量增长,而是专注于提升单店经营效益。
事实上,旗下所有品牌在2025年的扩张计划都相对保守,财报中的多个品牌部分都提及要提升实体店铺运营效率。
安踏主品牌门店网络预计收缩,据财报披露的2025年底开店目标,安踏门店目标6900-7000家,安踏儿童门店目标2600-2700家。
对比2024年底的门店数据,安踏品牌门店将净减135-235家,安踏儿童门店预计净减少84-184家。
增长最快的KOLON SPORT也不打算快速扩张,到2025年底的门店目标为190-200家,最高仅有9家的净增。
几个品牌中,仅有FILA和DESCENTE的门店预计扩张,FILA整体门店目标2100-2200家,预计净增40-140家,速度并不算快。
DESCENTE扩张计划相对积极,2025年底目标开至260-270家,年内预计净增34-44家门店。
据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赖世贤透露,迪桑特的高店效模式仍在持续,2024年,迪桑特品牌店效超过5000万元的门店有21家,店效超过亿元的门店有5家。
对此,资深品牌管理专家程伟雄分析认为,门店目标缩减显示出安踏集团认识到旗下品牌的挑战,随着安踏主品牌和FILA遇到增长瓶颈,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通过提升坪效、客单价、复购率等指标,提高经营效率才是关键。
与此同时,安踏集团在全球化上的推进是加速的。2024年,安踏集团以东南亚市场作为首站开始布局海外。
其中担起大旗的是主品牌安踏,已经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文莱及尼泊尔等市场,DESCENTE也进入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
财报中指出了接下来全球化的重点方向:深耕东南亚市场、战略性布局美国市场、积极开拓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全方位的全球化布局,可见安踏集团的野心。
兴业证券的研报指出,安踏正在搭建当地化的、全功能性的组织团队,初期团队规模约30人,2025年规划在美国启动开店,或将于美国洛杉矶、达拉斯和纽约三个城市开设门店。
此外,亚玛芬集团也肩负全球化的使命,截至2024年底布局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市场,覆盖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近20个国家。
独立上市的亚玛芬集团,已经助力安踏系的收入突破千亿,2024年亚玛芬集团营收达5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程伟雄指出,集团化运营的多渠道、多品牌之间也会相互竞争和冲击,而安踏集团真正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还是需要安踏主品牌的“超越”,走向全球,但目前来看,安踏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