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我国出口总值9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为45.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高于市场预期的38%增幅,创下2007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季节性调整后,同比增长59.1%,环比下降2.2%。当月进口869.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增速回落符合市场的预期。季节性调整后,同比增长74.7%,环比增长6.3%。2月份贸易顺差继续收窄至76.12亿美元,是自2009年6月份以来首次跌破百亿美元大关,比上个月的141.5亿美元下降了65.6亿美元。1至2月加总,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1.4%和63.6%。进出口规模已较危机前2008年同期水平增长9%。
全球经济回暖和较低基数共同推高出口同比。一方面,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向好的趋势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3月5日刚刚发布的OECD 1月份综合领先指标升至103.6,高于去年12月份的102.8。2010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从09年底的两位数历史高位10.1%回落到个位数9.7%,历史经验表明,一旦美国的失业率开始下降,消费将出现强劲增长。1月日本经济现状的同步指数初值(以2005年为100)为99.9,环比上升了2.5,超过08年8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的99.1。英国零售总额在1月份同比上升1.2%的基础上2月份再增加4.5%。另一方面,虽然春节假期因素导致今年2月份的出口总值环比下降,但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648.95亿美元,当时的同比降幅25.7%创下1995年以来的历史记录),抬高了今年2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
我国经济复苏拉动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今年前两个月,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进口均价普遍明显回升。1-2月,我国铁矿砂进口9607万吨,增长21%,进口均价每吨93美元,上涨16.6%。同期,原油进口3562万吨,增长了45.8%,进口均价上涨了81%。
我们维持“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出口趋势总体向好”的判断。首先,3月5日在上海刚刚闭幕的第20届华交会的到会客商、成交量分别比上届增加4.39%、21.95%;OECD领先指数、PMI等指标也显示世界经济向好的趋势。其次,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运行,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快速发展,1至2月双边贸易总值达391.2亿美元,增长66%。其中,我对东盟出口186.9亿美元,增长52.9%;自东盟进口204.3亿美元,增长80.2%;对东盟贸易逆差17.4亿美元,而2009年同期为贸易顺差8.9亿美元。最后,最近两会再次强调我国扩内需的同时稳定外需,这在政策上有助于保持外贸适度增长。当然,随着春节因素的消退,出口基数的逐步上升,未来出口同比不可能保持1-2月份的高速增速。而且,最近出口企业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增多等不利因素的考验。尤其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占中国全年出口总额的19.7%)成员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维持2010年全年出口增速15%左右的判断。
2010年进口规模有望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一是2009年新开工项目相当一部分是基础建设,不仅总投资规模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仍将持续。二是大宗商品价格将稳中趋升。由于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目前的CRB指数上涨的空间依然存在。三是出口向好预期将拉动进口提前增加,“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厂商对未来出口看好的时候,会提前增加原料、半成品的进口,亚洲金融危机就呈现该特征。预计2010年进口总额有望恢复、甚至略微超过2008年的水平,全年进口总体增速预计在15%-20%之间。当然,国内部分行业隐现产能过剩问题,制约了某些大宗商品进口。
预计2010年贸易顺差约2000亿美元。根据我们对2010年中国进口、出口的预测,2010年中国真实贸易顺差约为1800亿美元。考虑到今年部分热钱可能通过贸易项下流入的因素,从而推高贸易顺差至2000亿美元,外贸对GDP的贡献将有望从负拉动变为中性或微弱正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