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棉花价格上涨,特别是10月份以来棉花价格持续大涨,各种化纤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扬。近期,氨纶价格更是出现了一波加速上涨行情。我们认为,氨纶的涨价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将起到明显的增厚作用,因此氨纶上市公司今年四季度业绩值得期待。
11月氨纶价格涨逾20%
棉花价格的大涨,带动各种化纤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扬,近期氨纶价格更是出现了一波加速上涨行情。
9月份氨纶价格就已出现小幅上涨的趋势。而在此之前,氨纶40D国内市场价格基本维持在51000元/吨,氨纶20D价格基本维持在73000元/吨。
根据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11月第一周,国内市场氨纶40D周均价仅为55000元/吨,氨纶20D周均价仅为74000元/吨;11月第二周,国内市场氨纶40D周均价上涨至61400元/吨,氨纶20D周均价上涨至82000元/吨;截至上周(11月第三周),国内市场氨纶40D周均价已上涨至69000元/吨,氨纶20D周均价已上涨至90000元/吨,氨纶价格创下年内新高。整个11月,氨纶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20%。
截至今年10月份,氨纶行业已有三次整体提价。今年1月份氨纶40D价格整体上调3000元/吨,至51000元/吨;4月份,氨纶行业协会再次统一将售价上调2000-3000元/吨,氨纶40D价格一度上涨至57000元/吨,氨纶20D价格一度上涨至83000元/吨,但自5月份以来,氨纶价格开始出现回落;9月份,氨纶企业再度达成价格上调协议,氨纶全线产品报价将统一上调3000元/吨。
不过,此次11月氨纶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有来自行业协会统一涨价的消息报道。
两大原因支撑涨价
此次氨纶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是由于氨纶原料(包括PTMEG、MDI)价格上涨的支撑,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下游需求的增长以及限电压力的影响,氨纶现货供应紧张,库存下降,目前部分代理商已出现无货可卖的局面。我们预计,氨纶价格近期内依然处于上涨行情。
现货供应紧张。国内氨纶企业竞争完全度较高,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目前,氨纶下游纺织行业又进入了旺季,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氨纶需求呈攀升趋势。同时,由于部分省份限电停产的影响,氨纶行业开工率略有下降。在需求提升、供给相对减少的作用下,目前氨纶生产企业库存已开始减少。
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我国10月份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今年1-10月份出口金额累计626.14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29.40%;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累计1049.96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19.50%。纺织服装类产品外需的进一步好转,也对氨纶产品的价格上涨提供有力的拉动作用。而传统上四季度将是纺织品出口的小高峰,预计未来氨纶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原料成本支撑。从氨纶企业生产成本方面分析,氨纶产品原材料主要是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简称异氰酸酯)和PTMEG(聚四氢呋喃二醇)。从用量上看,每吨氨纶中PTMEG用量占到80%左右,纯MDI用量占20%左右。从成本占比上看,PTMEG占总生产成本约50%,纯MDI占总生产成本约10%。
在氨纶价格11月高涨的同时,其主要原料价格涨势并不明显。目前,占氨纶成本50%的PTMEG价格维持在3万元/吨左右;占成本相对较小的纯MDI华东市场价格维持在22000-22500元/吨。但氨纶原料前期涨幅较大,特别是PTMEG,从今年年初到10月底,累计涨幅已超过35%。上游原料成本的传导作用对于氨纶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支撑作用。
两公司业绩值得期待
氨纶的涨价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将起到明显的增厚作用,因此氨纶上市公司今年四季度业绩值得期待。
在三家氨纶生产上市公司中,我们最看好烟台氨纶。目前公司拥有氨纶产能2.2万吨/年,芳纶1313产能4300吨/年(今年经技术改进后扩增至4600吨/年)。
在建项目主要包括:(1)公司5000吨医疗用氨纶生产线正处于建设过程中,近期有望提前投产;(2)公司7000吨舒适氨纶纤维工程项目,计划于2010年4月份开工建设,2011年6月底建成投产;(3)公司1000吨产业化芳纶1414项目已经启动,项目有望在2010年底完成设备安装,2011年初开始试运行。公司独有的芳纶业务将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预计烟台氨纶2010-2012年EPS分别为1.04元、1.28元和1.40元,最新股价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0倍、25倍和23倍,维持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另外,华峰氨纶专业从事氨纶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国最大的氨纶纤维制造企业。公司目前具有4.2万吨的氨纶年产能(不包括在建项目),拥有48条生产线,全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规模优势突出。我们预计公司2010-2012年EPS分别为0.44元、0.57元和0.66元,最新股价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9倍、22倍和19倍,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氨纶价格回落的风险;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